top of page

香港少泥地 合理發展方向



經常指出香港的賽馬環境是單一而細小的市場,所以他應有其獨特性,好像今期的全天候跑道賽事,一季只有幾次,而全季僅有約一成賽事在全天候跑道舉行,比例上當然少得多,但就像不斷指出香港的長途賽事少、沒有出路一樣,香港其實應該編排幾多長途賽、全天候跑道賽事才合理?不要忘記香港全季只有八百多場賽事分布在五個班次內,還要剔除那批分級賽及四歲系列賽事,一季到尾可能只得約八百場讓賽舉行,我們怎樣分配當中的班次、路程及場地呢?


這種迷思是很易套入的,尤其當我們看到日本馬匹不止在草地建功,近年在杜拜世界盃賽馬日,幾乎穩奪的頭馬不再是草地而是泥地的阿聯酋打吡 (「青春永駐」在內日本代表已直落連贏三屆,亦成為進軍肯塔基打吡的重要跳板!),他們銳意提升泥地賽駒的實力是明顯的,但他們有整個 NAR (地方競馬全國協會,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acing) 可以讓泥地賽事獲得發展的機會,馬口亦有能力分散在全日本各地,反觀香港又是面對馬匹只能入口的問題,局限了發展,我們怎能有一個像樣的發展空間?


或會有人說,剛剛停止營運的澳門馬會,昔日也有足夠的沙地賽事,但不要忘記澳門是全年營運,他們一開始已有較高比例的沙地賽事,更有系列賽供練馬師及馬主部署,反觀香港從來都以全天候跑道作為填滿賽事空檔的作用,或好像換夏草冬草時作緩衝,所以,香港在沒有發展長途賽事的空間時,其實全天候跑道的發展空間只會更細。



樂捉鳥泥地尋突破


第一場「樂捉鳥」雖然苦戰至去年底才打開勝利之門,但此駒始終是北半球馬,遲熟是正常的,惟勝後評分重返接近四十分水平又只得 "接近" 二字,或許現時仍未全熟,惟似乎未見突破前,草地已難再一展所長,所以今次回師初出道時曾交出好成績的泥地作戰,並非胡亂作戰一場了事,對手能力頗為參差,要在現評分作出突破,看來就在今仗。



第一場

4 樂捉鳥

3 美滿星雲

8 天時明駒

11 綠登



(馬王哥頓 3/4/2024)

159 views0 comments

​回到頁頂

bottom of page